近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校井冈山校区组织全体学员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井冈山精神与农发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有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党校学员从这片红色沃土中汲取奋进力量,让井冈山精神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坚定信念:铸就支农报国的精神支柱。荆竹山雷打石前,毛泽东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场景历历在目,正是这种严明的纪律和坚定的信仰,让革命队伍在困境中不断壮大。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肩负着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殊使命。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需要传承井冈山“坚定执着追理想”的精神内核,在服务“三农”的广阔天地中开辟新局,把政策性金融的旗帜牢牢插在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上。
艰苦奋斗:淬炼服务“三农”的过硬作风。挑着担子重走挑粮小道,短短3.1公里的体验,已让学员气喘吁吁,而当年红军战士每天要往返50多公里挑粮上山。小井红军医院里,没有麻醉药就用食盐消毒,没有手术刀就用菜刀代替,130多名重伤员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的事迹催人泪下。红军造币厂用简陋工具制造“工”字银元,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这些场景无不彰显着“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工作本质上是为“三农”服务的事业,必须发扬“睡稻草、吃红米饭”的艰苦奋斗精神,锤炼“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顽强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农发行人的责任担当。
依靠群众:厚植立行为民的价值底色。黄洋界保卫战中,人民群众筑起竹钉阵、滚木礌石,与红军并肩作战;龙江书院内,军民共同学习、共同生产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井冈山斗争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农发行姓农为农,必须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贯穿始终,要像当年红军帮助群众挑水砍柴一样,把金融服务送到农家院落、送到田间地头,用政策性金融的“活水”滋润乡村振兴的“沃土”。
勇于创新:激发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大井故居的“读书石”见证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深邃思考;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创新。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现出“实事求是闯新路”的非凡勇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发行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要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大胆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让政策性金融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供稿人:师娟)
(责编:黄宇琪、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