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党校始终牢记“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基本培训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干部和党员的主渠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作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训练质效,紧密围绕落实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金融央企实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银行不断走深走实,助力中国银行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基本培训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
(一)强化理论武装,厚植理论功底。中国银行党校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学习培训的主题主线,在教学安排中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同时,紧密贴合中国银行发展战略,围绕养老金融行动方案、高质量推进综合化经营行动方案、科技金融行动方案等12个具体行动方案和“五篇大文章”的中行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形成11项研究成果。
(二)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中国银行党校严格执行中央要求,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传承中行红色基因等作为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入学教育、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主题党日等教学环节,提升党性教育成效;1个月以上的班次,安排学员撰写党性分析报告。聚焦传承中国银行红色基因,自主开发“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追溯入党誓词变迁,探寻传承中行红色基因”、“弘扬建党精神,铸造红色银行”等课程并录制视频,供全行员工学习。
(三)提高履职能力,赋能中行发展。中国银行党校立足中国银行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紧扣中国银行党委部署要求,围绕“国之大者”,重点学习贯彻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解,为中国银行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赋能 。
二、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重要阵地作用
(一)分层分类全面施训。中国银行党校严格对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要求,制定《中国银行党校培训体系建设方案》,构建覆盖各层级、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的党校培训体系,将现行的党校培训班按“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师资培训班”等进行分类,明确培训对象、学制、频次等,规范培训项目实施,做到应训尽训。
(二)精准管用有效施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中国银行党校围绕提升理论教学质量,研发形成包含行动学习、结构化研讨、模拟式教学等教学手段的教学指导手册,在党校培训中广泛应用,有效提升理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注重教学相长,把学员作为“坐着的老师”,把教师作为“站着的学生”,不断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水平,发挥学员的实践经验优势。培训前,要求学员带着工作经验参加学习,并结合授课内容、学习收获主动做好经验分享,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培训结束后,采取调研回访等方式,做好对学员的跟踪随访,带动学员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并以学员的交流反馈,滋养丰富党校的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形成良好的培训互动闭环。
(三)“讲师+专家”专业施训。围绕更好结合中国银行实际,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讲好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在全行范围严格筛选、构建形成精品师资队伍,有效促动党的创新理论授课质效提升。坚持把领导干部上讲台作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理论水平高、视野思路清、实践经验足等优势,组织领导干部积极进党校、主动上讲台。2024年,共有5名行领导、110名高管到中国银行党校授课,帮助学员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本领弱项,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政治训练质效
(一)科学设计“3+8”课程体系。严格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教学工作安排,精准设计安排培训内容,紧扣中国银行党委工作要求,精心安排教学,以高质量政治训练服务全行高质量发展。设计打造“3+8”课程体系框架,并实现框架内课程的自由组合,“3”即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三大课程主题,“8”即课程主题下针对高、中、基、青、外等人员分层分类设置的8个不同的课程单元。
(二)创新构建“1+4”学习架构。围绕服务中国银行更好发挥全球化优势特色,更加积极助力我国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银行党校构建了“1+4”学习架构,满足全球化经营对理论学习的需要。“1”是构建形成了一整套“全球化”理论教学体系,针对海外机构管理人员、拟外派人员、派后归国人员等不同对象,设计了《外派人员政治能力提升课程体系方案》;“4”是分“原、导、看、练”四个维度,开展对“全球化”队伍群体的培训——“原”即原理,重点是加强“全球化”人员队伍对原文原著的精学精读;“导”即加强理论学习辅导,着重突出政治高度、视野宽度、实践力度、案例深度;“看”即充分运用现场教学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切身体验;“练”即运用好模拟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手法,通过学练结合,增强学员对理论学习内容的领会理解。
(三)重点开发“三结合”精品课程。结合理论授课需要和中国银行加强党的建设需要,着重聚焦3个方面开展精品课程开发。一是突出与深学细悟党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开发形成“提高政治能力,做新时代中行青年”、“认真学习党章,提高党性修养”、“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现场教学”等7门党性教育课程。二是突出与党建业务实际相结合,聚焦解决基层领导干部不善做、做不好党建工作的情况,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发了“1总+9分+19微”共10门党建实务主课和19门微课,并运用模拟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手法增强授课效果。三是突出与中国银行实际相结合,开发形成1100余个特色案例,并将案例教学融合运用至党校课程教学、研讨和研发等各个环节。
(四)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与工具。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中国银行党校积极把握数字化趋势,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多种手段,增强理论培训效果。一是推动“穿透式”培训,加强全行党校系统整体作用发挥,对重要培训任务和学习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总分行联动,实现多地一体的立体化培训模式。二是制作线上党建微课,满足党员干部学习需要,围绕更好满足党员干部灵活学习需要,开发多门3-5分钟的视频微课并在“网络党校”上线,进一步发挥 “网络党校”全时学习优势。三是大力推动“网络党校”从E-learning向My-learning 转型升级,更好满足党员干部个性化学习需要,助力理论学习更好实现深化内化转化。
(供稿人:曹博)
(责编:黄宇琪、林燕)